摘 要:本文采用配额样本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上海部分高校1300位大学生,对高校大学生上网使用行为、网络语言熟悉程度和对网络语言认知进行了调查,并对网络语言规律进行初步分析。
一、网络语言的流行
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并传播,首先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1]。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IM、网络社交SN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2]。网络语言来源广泛,符号及文字象形,数字及外语象声,方言及外来词借意等,具有高度跨界的混合性。
网络流行语主要用于日常在网络上的表达中,如BBS、聊天室、社交网站等等。使用频率高、词语来源方式多样,主要有象形,象声,借用,社会事件或现象衍生词等[3]。特别是社会事件流行语,网民对于社会重大事件和现象给予极大的热情和关注,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在网络上抒发情感,发表见解。他们从事件中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赋予新的含义,得到广泛认可之后沿用至今,部分词语还被《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4]。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探索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使用状况,本次调查问题重点关注资深网络使用者行为、高校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熟悉程度、网络流行语的生活使用频率、高校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认知等问题。
在校大学生群体占网民总数近31%,网络使用是否一定会带来网络流行语?抽象地看,网络流行语诞生于网络,并通行于网络,即意味着广泛地被网络使用者所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两种动力机制:一,网络使用者出于交流的需要,必然会开发并使用一种基于网络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虽然可以分为不同层级,但这是对应于上网用户一般功能需求而言,是基础的和同质化的,这种话语体系对于传统媒体表达而言是新颖的和异质的[5]。二,网络使用者对于网络使用的黏性(社交依赖),无论其主观还是客观的,都会造成对于网络流行语知悉和运用的提升。当一种行为习惯被个体沿袭和固化下来,形成新的网络“传统”和“习俗”,网络流行语的文化效应即能浸润大学生受众的思维和价值。
高校大学生作为一般社会群体,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现实社会使用,与对于网络流行语文化层面的认可,应是高度相关的。这种文化认同可以体现在大学生对于使用流行语的网络“自己人”的崇拜上,对于网络流行语创新能力的评价上,对于网络流行语社会意义的价值判断上。
最后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背景情况,是否对于网络流行语认知形成干扰?本调查设计了性别、年龄、专业、经济条件变量来进行检验。虽然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差异及其他差异仍然存在,但是高校大学生群体进入大学后,即进入一个校园和网络的社会使用环境,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行为与“校园加网络”环境直接相关,因此削弱了基本情况对于个体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及态度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调研采取的调查方法是结构化的数据收集,以正式书面的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对象被直接告知调查项目的目的。实际调查方法为在2011年5月至6月对上海市主要的13所高校(包括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派出调查员进行街头拦截。每所高校固定抽满100份问卷后结束,共计形成1300份数据完整的问卷。
三、调查分析结果
(一)调查样本描述
统计发现,受访1300位学生中共有男生591名,女生709名,女性人数略多于男性。20岁至21岁的受访大学生占到64%,大多数受访者是大二大三学生。出于统计便利,本调查将回答医科、农科的学生归入工科口径,而将艺术、社科的学生归入人文口径,发现各专业大类人数相近,工科学生略多,总体与高校招生分类相符合。仅有21.5%的受访者完全没有社会实践经验,而41.9%的受访者偶尔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大多数受访者每月生活费在800元至1200元的占到44.2%,其次是500元至800元的群体占到32.3%。大多数受访者在高中以前已经开始上网,人数达到72.6%,从大学阶段才开始上网的仅占到6.3%。
51.1%的高校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1~3小时之间,上网时长高于3小时的大学生也占到31.1%,而时长不足1小时的大学生仅占17.9%。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接触网络媒体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上网的习惯,网络有可能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媒体接触途径。以上信息的统计既是对上海高校大学生总体情况的掌握,也有助于对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进行环境因素的分析。
(二)问题的统计分析
1.社交媒体网络使用调查。关于社交媒体定义及分类,外国学者已有研究[6],鉴于统计便利,本文采用五大类分类方法,即微博,论坛,社区,博客以及点评。统计发现,78.23%的大学生使用社区型社交媒体,62.77%的大学生使用微博,微博和社区都属于传受互动较强的社交媒体类别。
调查显示习惯使用两种网络社交媒体的受访者占到36.5%,而习惯使用三种及以上的受访者占到30.8%,仅使用一种社交媒体的受访者也达到了32.7%。鉴于2007年以来社交媒体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趋势,可以大致将高校大学生群体在社交媒体上的使用习惯分为初级用户、中级用户和资深用户,约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体现了社交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客观存在,而大学生群体也成为社交网站中的活跃用户。
2.高校大学生上网目的调查。本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目的与中国互联网调查中心CNNIC第28次调查结果相近,主要用于交友以及娱乐,其次是新闻和求知。
3.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直观态度,有32.2%的人表示愿意接受,多数受访者表示不反对不偏好和无所谓,占到62.9%,极少数人持排斥态度(1.6%)和喜欢态度(3.2%)。总体而言,大学生群体基于自身的知识和见闻对于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而温和地包容。
4.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流行语。有将近3/4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网络流行语,而表示不会使用的为1/4。
进一步调查使用频率,选择略有使用和会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受访者达到51.9%,而很少使用的人数为31.5%,有10.9%的受访者表示从不使用网络流行语,仅有5.7%的受访者经常使用。结合前表进行关联分析,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受众多为轻度使用,而明确表示会使用及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受众也达到21.4%的比例,因而具备了一部分固定受众。
5.网络流行语熟悉程度。问卷根据常见程度不同,列示了三类网络流行语(分别代表简易级,中级,高级),按多选项就高打分原则处理数据,多数受访者表示熟悉中级网络流行语,达到47.3%。
6.六成大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使交流便利。
7.网络流行语相较于现实语言的差异。本题为多选题,高达84.3%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娱乐性,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娱乐性认知程度较高,使用网络流行语本身即存在娱乐精神。而认可网络流行语创造性的也达到63%,而对于娱乐性以外的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性(意见倾向),有33%的受访者对此认同。
8.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性。42%的受访者认可网络流行语存在创新,认为较大创新和有很大创新的占到37.2%,也有20.8%的受访者对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性持不认可的态度。
9.对于源于社会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意义的看法。有47.8%的受访者认同源于社会事件的网络流行语有意义,体现了网民对于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也有20.5%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意义,是无聊、炒作和哗众取宠的行为;另有31.7%的受访者认为于己无关。此题对应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性,选择无意义的受众可能受到了较高娱乐性的干扰。体现出大学生认知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意义上存在分化,但整体而言,有近半数大学生认同社会事件派生网络流行语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当代青年网络围观的正面力量。
10.网络流行语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本题为多选,有50.4%的受访者选择娱乐趣味作为网络流行语盛行的主要原因,简洁快速是35%受访者认同的理由,自我个性和从众心理是两个既有对立又能统一的网民特征(顾明毅,2009),各有21%和20%的受众选择。
11.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的影响。有46.5%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流行语能够催生网络文化(鉴于前面的分析结果,这种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娱乐性),而43.9%的受访者认为表达了网民的心声,还有37.5%的受众认为丰富当代语言。而19.5%的受访者明确认为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呈现负面作用(有待未来对流行语内容类别进行深入分析),说明有一部分受众对于流行语对社会的负作用呈谨慎的认识,最后,29.3%的人认同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现状,这种新型语言交流模式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又一种手段,一定意义上提升了网民知情和表达的能力。
(三)相关因素的关联分析
对于资深网络使用者采取了三个问题进行测量(社交媒体使用种类数量、每日上网时长、最早接触网络时间),并以之分别与熟悉网络流行语进行关联分析。统计结果发现F值均大于临界值;相伴概率0.000明显小于0.001。
1.触点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越熟悉;
2.上网时间越长的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越熟悉;
3.接触上网越早的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越熟悉。
参考文献:
[1] 尹韵公。论网络文化[J]。新闻与写作,2007(5)。
[2] 喻国明。传播的“语法革命”和舆论引导力[J]。电视研究,2009(10)。
[3] 沈建荣。网络词语“PK”的社会语用论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0)。
[4] 李兰兰。网络词语背后的文化心理及其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5] 胡泳。网络社群的崛起[J]。南风窗,2009(5)。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网络语言受众调查:近3/4受访者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cs-ej.cn/news/5932.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成事e家移动站 http://shsunc.cs-ej.cn/ , 查看更多